判天地之美 析万物之理

November 11, 2015

我最开始看到这句话,是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一页上,印象非常深刻,当时看到感到这句话非常大气,万物之理又寓意着“物理”,看到这句话时简直心潮澎湃,就好像看到了万物的美好,物理的瑰丽。

直到最近在阅读《庄子》的时候,才发现这句话实际上是谬误理解,本意应为“割裂天地的完美,离析万物的道理”与我原来的理解完全相反,至此感到非常震撼和羞愧。于是我搜索了相关资料,发现确实大家的理解都是错误的。

首先,这句话出现在《庄子·天下》篇,这篇的主旨是表达他对天下(当时社会)的道术和学术的一些看法,这个看法大体上是各学说各执一词,有时诡辩,有时偏激,这样只会越走越远,越背离“道”的本质。

我们结合上下文分析:

原文是:【天下大乱,贤圣不明,道德不一。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。譬如耳目鼻口,皆有所明,不能相通。犹百家众技也,皆有所长,时有所用。虽然,不该不遍,一曲之士也。判天地之美,析万物之理,察古人之全。寡能备于天地之美,称神明之容。是故内圣外王之道,暗而不明,郁而不发,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。悲夫!百家往而不反,必不合矣!后世之学者,不幸不见天地之纯,古人之大体。道术将为天下裂。】

意译为天下很乱,道德标准多种多样,很多人得到了一孔之见就自认为很得意,百家对于道德的观点各有所长,但都只能是“一曲之士”。割裂天地的完美,离析万物之理,把古人完美的道德弄得支离破碎,(这样的人)很少能具备天地之美,相称于神明之容。因此内圣外王之道晦暗不明朗,抑郁而不发挥,天下的人都以自己所想的作为方术。太可悲了!百家各行其道不回头,必定不会相合!后世的学者不幸啊,不能见到天地的纯粹和古人的全貌,道术将被天下割裂!

可见,这段话前面都是在形容百家学说的相互离散,是为了论证最后的论点:“道术将为天下裂”。因此这样理解是正确的。

然而我在网络上搜索相关的信息,搜索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,却发现所有的理解都是正面的,我粘贴几个链接:

http://www.wlqlw.com/Item/351.aspx

http://blog.163.com/liu_yuhua/blog/static/94598724201018010455/

http://www.zybang.com/question/ce1a7fba092f43ba07a1e65512ede933.html

前诺贝尔奖得主、日本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,在他的一本物理书的扉页上,写着庄子的一句名言作为题记:判天地之美,析万物之理。

多少中学生的心灵鸡汤还一遍遍重复这一谬误,这样的美文真适合这个年纪的人吐露他们的远大志向啊~

断章取义,真不应该。

中学时候有篇文章,叫鱼我所欲也,其中有句话,“呼尔而与之,行道之人弗受,蹴尔而与之,乞人不屑也”,当时课文的翻译是“路过的人不接受”,我就在想,为什么不是“奉行‘道’的人不会接受”呢?我觉得我的理解也可以说得通,但是结合上下文,照应下文的“乞人”来说,翻译为路过,文章对仗更工整。

上面的例子还是都能说得通的情况,至少原文是固定的。后来我在网上看到一些文章,是说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”,

各位可以在百度百科上查一下,现在还是这样的解释:

【正义】君子应曰:人之初如玉璞,玉不琢不成器。有德有才是精品,有德无才是次品,无德无才是无品,有才无德是危险品。关键的关键,紧要的要紧:“人如果不先自己修身,那么就会为天地所不容”。

下面的解释长篇大论,看似证据很充分。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百度百科的解释的时候也信以为真,还恍然大悟,觉得自己以前理解的人不为己那种自私的小人之态真是不应该,这句话好像被大众曲解了。后来在知乎上看到了很多人细致地查阅古籍原文,确实这句话没有出处,要说出自哪里,只能说出自民谚了。人们为了一句民谚争执不休。但是民谚的本意是自私利己的意思,古籍里面的修为的意思,都是两三字而已,尚未形成“人不为己天诛地灭”的俗语。

有一次在学生会的例会上,我还给干事讲过这个解释,将修为解释为正解,现在想来真是愧疚。

一直以来我比较喜欢古文的精炼,往往很少的字能表达复杂的含义,给人一种沉稳、干练(NB)的感觉,直达目的,没有废话。

这很像现在的扁平化设计风格:去掉冗余的装饰效果,抽象、极简。缺点是很致命的,需要高学习成本,传达情感不丰富,甚至过于冰冷。

如果说话也这么说,就会令别人难以理解,误解曲解会经常发生,说话晦涩也容易使人反感。

说不好就成了东施效颦了。